泉州党校系统年轻师资班赴四川成都学习
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坚守“为党育才、为党献策”的党校初心,进一步提升我市党校系统年轻教师的教研咨水平,1月8日至13日,由中共泉州市委党校组织的“泉州市党校系统年轻教师基础理论与教研基本能力培训(第五期)”在四川 省委党校四川行政学院四川长征干部学院举办,全市党校系统36名教师参加。本期培训采取“专题讲座+现场教学+分享交流”的方式,培训课程多、质量高、内容实,学员们既接受了精神洗礼、提升了知识素养,又开阔了思维眼界、增强了教研能力。
专题讲座,夯实教研能力
重点开设《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》《掌握教学方法,提升教学能力——党校教师10度教学法》《功夫在诗外——基层党校教师如何践行教研咨一体化》《党校教师案例教学方法探讨与案例分析》等专题课。授课教师从理论本源出发,钩沉发微,把党校教研咨工作的本质讲通、讲透,讲得有声有色。
现场教学,赓续红色血脉
在现场教学活动中,学员们参观荣军博物馆,一路走、一路看、一路问,在一张张照片和一个个物件中重温不同时期英雄们的感人事迹,强化使命担当。特别是,先辈们为了民族复兴伟业甘于奉献、敢于奋斗、勇于牺牲的忘我精神,让学员纷纷动容。此外,学员们还参观了党建引领基层自治的“南桥模式”,学习四川“党建+基层治理”方面的好经验好方法。
研讨交流,碰撞思想火花
带着问题研讨,带着思考交流,带着激情分享。学员们结合本期教学内容,围绕“打造名课、成为名师”主题,就如何处理好教学和科研“两张皮”的问题,从个人实际出发,漫谈心得体会。学员们一致表示,要夯实用学术讲政治的能力,立足干部教育培训主业主课走教研咨一体化道路。
市校邱珊鸿老师表示,这次培训中,授课老师立足学术框架与学理逻辑讲政治,经过深入的学理性分析,讲出理论的高度和思想的力量。比如胡雯教授指出,“作为党校老师,就是要讲清楚数据和现象背后所体现的问题和规律性认识。”因此,党校老师要运用理论思维能力和理论分析方法,才能说服并打动学员。
市校张秋梅老师表示,这次培训最大的一个体会就是上好一堂课要做好充足的准备。有了充分的准备,在讲台上才有自信,才能把问题讲深讲透,才能与学员实现很好的互动。像李月教授,上课效果好,关键就在于她做了很多的前期积累和准备。为了备好一堂课,李月教授会做大量、扎实的调研,会买十几本书,做两万多字的笔记。总言之,做好充足准备主要在这两方面:一是理论知识的准备,提升用学术讲政治的能力;二是实践调研的准备,多到企业和部门调研,同时用好党校学员这一调研资源。
石狮党校陈治局老师表示,作为党校教师,经验、方法固然重要,但看待问题的角度、思维、格局更加宝贵。本次研讨班主题是年轻教师基础理论与教研基本能力能力提升培训,通过这几天学习,大家显然都学会了,并且学得很好,学有所得、学有所悟,打开了很大的“脑洞”。通过研讨学习,学员们对党校各种教学研究方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,对开展好教学研究工作有了更充足的干劲。大家一致感到,要把创新理论的学习成果体现落实到全面履行“为党育才、为党献策”的初心使命行动中,在更高起点上推动我市党校工作又好又快发展。
晋江党校朱旭望老师表示,台上一分钟,台下十年功,打造名课、成为名师,需要久久为功的韧劲、练好绣花功夫。首先,备好一堂课,要有深厚的学理支撑和实践论证。施教者先受教,作为县市区党校教师,自己要先学深悟透原理,再紧密结合基层实际,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党的路线、方针、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。其次,在做调研的过程中,要有肯吃苦、能吃苦的精神。正如邓蓉、李月等老师,他们每完成一项课题,都离不开一年大半时间在外的调研和“磨破嘴”的韧劲。再者,要有心怀党校事业的敬业精神。从这次的异地培训,无论课堂教学还是现场教学,都能从授课老师身上看到这种情怀和境界,这也是年轻教师需要学习的地方。
教学科研处陈奕霖供稿